招生考试网
学历|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|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
资格|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|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
工程|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| 教案 论文 文档
IT类|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-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
 3773考试网 - 教师资格考试 - 试题答案 - 正文

《教育学教程》第十二章思考与练习

来源:fjedu.com整理 2006-7-10

思考与练习 
一、基本练习题 
(一)填空题 
1.学生修学课程要把握好五个环节,即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 ________。 
2.学生做作业要把握好五个环节,即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 ________。 
3.精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,精读要把握五个要点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 _______、________。 
4.略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,略读要把握五个要点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 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5.观察的规律有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 _______、________。 
6.记忆有四个比较大的方法,这就是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7.思维的一般方法有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8.在感知的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方法包括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9.创造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10.类比发明法可分为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11.模仿创造法可分为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12.智力激励法可分为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13.联想发明法可分为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14.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统摄法要把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: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15.理解法记忆的具体方式有: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 

(二)选择题(将每小题备选答案之一前的序号填入题目括号内) 
1.预习对于学好课程是十分重要的,________。 
A.在预习上要多花时间 
B.预习的目的是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做到心中有数 
C.预习重在通读教材 
D.预习时对教材的了解越详细越好 
2.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读书要“字求其训,句索其旨” ,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。 
A.精读 B.略读 
C.朗读 D.浏览 
3.“一目十行”去读书,________。 
A.毫无收获 B.在略读中必不可少 
C.值得提倡 D.是一种不好的读书习惯 
4.读书要由薄到厚,然后再由厚到薄,这是________。 
A.由精读到略读的读书过程 
B.由略读到精读的读书过程 
C.由读得多到读得少的读书过程 
D.由吸收得多到吸收得少的读书过程 
5.对事物进行排列从思维的方法上讲属于________。 
A.比较 B.综合
C.分析 D.概括 
6.与抽象这一思维方法联系得最紧密的是________。 
A.概括 B.综合 
C.推理 D.归纳 



(三)判断题 
1.预习好了可代替听课。 
2.紧跟教师思路是听好课的关键环节。 
3.做作业时, 由于计算粗心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在中学生中十分普遍, 对此不要大惊小怪。 
4.在学习进行了一个阶段以后要作小结,关键是要融会贯通。 
5.立学以读书为本。 
6.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。 
7.读书时不能“一目十行” 。 
8.分析离不开综合,综合离不开分析。 
9.只有在判断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推理。 
10.模仿与创造毫无关系。 

(四)解释题 
1.分析 
2.综合 
3.比较 
4.概括 
5.抽象 
6.推理 
7.创造 
8.创造力 
9.求异思维 
10.灵感思维 
11.形象思维 
12.创造技法 
13.类比发明法 
14.等值变换法 
15.智力激励法 
16.假想构成法 
17.缺点列举法 
18.希望点列举法 
19.检核表法 
20.统摄法 
21.形态分析法 
22.活用创造设想法 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最新文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